您的位置:NUSRI > 新闻动态 > 新闻

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企业风采 | 积蓄创新动力,用光纤“感知”生命


一条细如发丝的光纤嵌入普通的椅垫、床垫中,便可以成为人体生命健康的外部“感知神经”,实时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动、精神疲劳状态、睡眠质量等生命体征。如此神奇的“黑科技”,来自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孵化企业苏州安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创新促发展,用光纤“感知”生命


2014年,苏州安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入驻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联合创始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余长源博士、其弟弟余长泉先生及李靖先生。一直以来,安莱光电深耕于医疗健康领域,致力于开发基于光电传感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光纤健康监测系统。该技术前期源自安莱光电团队成员参与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命体征监测项目,之后由安莱光电进一步自主研发全新的光纤干涉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相关技术已经申请多项国内和国际专利,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安莱光电是最早研究光纤干涉传感应用于体征监测的科研团队,相关技术在业界保持着领先地位。


余长泉介绍,采用光纤传感器监测人体是一条“新路子”,安莱光电创新地将原本运用于“大工程”的光纤传感技术装进了“小物件”中。此前,光纤传感技术多应用于桥梁安全监测、石油泄漏监测等工业领域,监测对象为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大型工程。而生命体征监测受人体复杂性、灵活性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信号分析较为复杂,对灵敏度、精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监测设备能够连续、实时、准确地辨别除人体正常活动以外的生命体征变化。


▲安莱光电的专利技术被运用于“沃克医生”智能心身分析评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心率、呼吸、血压等体征信号并进行监测分析。


通过全光纤健康传感器监测心冲击扫描BCG信号(Ballistocardiography),安莱光电自主研发了安莱健康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开发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坚实耐用的生命体征监测垫、床垫等“无穿戴”“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实现了心率、呼吸、血压、精神疲劳状态、睡眠质量等生命体征的实时、动态、连续监测,监测可达医疗级别的精准度(心率误差在+/-3bps)。安莱光电的“王牌专利产品”——“安莱健康”系列产品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养老院、居家监测、疲劳驾驶系统中。



▲内嵌光纤传感器的床垫,能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帮助医生进行医疗分析和诊断。


▲内嵌光纤传感器的坐垫能够连续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通过4G/5G网络实时传输至云端,汇集到驾驶员疲劳度监测中心,有助于进行统一监控和预警处理。


近年来,安莱团队自主研发的监测技术及生命体征监测产品、装置已申请了几十项国内外的知识产权,截至目前,其中19项已获得授权(包括3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凭借创新硬实力,安莱团队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团队组第一名、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第一届“创青春”创业大赛MBA专项赛全国金奖等“国字头”荣誉,并入选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厚植创新生态,助力高新产业


谈及为何“扎营”于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余长泉说:“BLOCK71被《经济学人》称为‘世界联系最紧密的创业生态圈’。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拥有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圈,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覆盖全创业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帮助企业对接国际化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获取定制化服务等,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余长泉看来,这些正是安莱光电这样的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


余长泉说:“入驻后,通过BLOCK71 Suzhou,我们对接了许多新国大的科研资源,获得了一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BLOCK71 Suzhou还会及时提供技术及市场咨询、政策指导等服务,有针对性地给出商业模式,这让我们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回忆创业初期,余长泉表示,可持续的产业体系与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使得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安莱光电的不二选择。“当初公司考察落户地时,了解到苏州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相关政策的制定很有前瞻性,上下游产业配套也很完善。特色产业集聚带动着人才集聚,让我们在一次次人才交流中感受到了园区的全球化视野。”对于未来发展,余长泉表示,安莱光电将持续技术创新,深耕光纤领域,让传感更精确、监测更智能、生活更美好。




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苏州伯乐格71)致力于推动中新两国科技与产业的双向交流,聚焦研究院卓越研究中心高科技的产业化发展,加速与地方产业需求强关联的高科技初创企业落地,搭建全球顶尖科技与产业对接交流的桥梁,推动技术创新及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新国大苏研院BLOCK71 Suzhou已孵化高科技企业80余家,涵盖生物工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食品科技、环境科技等领域,在孵企业员工800余人,总融资超27亿人民币,帮助30多家企业申请到各级创新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