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学问 | 新国大苏研院学子故事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本硕联合培养项目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专业(FST)的学生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他们会在中秋节自制月饼、倒腾各种饮品、制作一些黑暗但非常安全的料理……在他们的世界里,这可都是“舌尖”上的学问。本期,我们邀请了四位2019级本硕联合培养项目FST专业的同学(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大家分享一下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专业的风采。
与3D打印的奇妙旅程 曹雨佳
我一直怀揣着出国留学的想法,了解到我的本科大学与新国大苏研院合作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后,我就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参加了研究院举办的宣讲会后,我发现这个项目完全符合我的预期,于是我立刻着手准备材料报名,经过申请、面试等多个流程,我顺利拿到了新国大苏研院的offer。
在我看来,这个项目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有机会在硕士课程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衔接课程的毕业设计课题(FYP),因此我认为在新国大苏研院的这一年是硕士的基础,也是本科与硕士之间的桥梁。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Electrohydrohynamic printing,也就是用电动动力的“打印机”来打印出孔径在微米甚至纳米层面的适合细胞生长的聚几内酯(PCL)支架。我所研究的具有药物传递功能的3D支架,可以用来持续释放药物分子从而降低高浓度药物导致的急性毒性并提高药物的释放效果。此外,将PCL与玉米醇溶蛋白等食品级的物质混合,可以改变其流变特性、亲水性等性能,使其更好地运用于药物传递。
在整个FYP过程中,我的cosupervisor刘航师兄对我的帮助很大,是良师也是益友,不仅“授我以鱼”,更“授我以渔”。
现在我已来到新国大延续我的课题,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丰富着我的羽翼。回想在苏州的生活,因为对科研、对这个课题的热爱,让我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都有着特殊的幸福感。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米嘉琦
在新国大苏研院一年的衔接课程学习为我后来的出国留学打下了基础,提前适应了全英文的授课、作业、考试和交流。在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Food Toxicology课程,给我们授课的Michael Rychlik教授非常有耐心,每次一下课我们就会围着他问问题,他会和我们一起讨论,直到解释完最后一个同学的问题再离开。有时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他还会走到教室后面偷偷拍下照片,Michael教授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积极的学生们。虽然现在已经结课了很久,但我们还会和他保持着联系。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大家珍惜自己大学旅程的最后一段课程,享受这段时光。
你还只是baby 路璐
“你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还只是baby”,这是在新国大第一次见实验指导师兄时他对我们说的话。本科阶段的学习我们通常是被“安排”的,老师们会告诉你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在新国大苏研院的日子像是从一个不会走路的baby过渡到学步的阶段。导师们会告诉我实验方向,但是需要我自己查阅文献、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会意识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许多基础的知识需要积累。庆幸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孤独,新国大苏研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有一群目标一致互相鼓励的同伴,还有热情亲切、无微不至关心你学习和生活的老师们,正是有了他们的陪伴,我在苏州的一年收获颇丰。
在新国大的学习,要求就更严格了,需要进一步提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来定实验安排,是对是错要靠自己反复实验来验证。学习的路上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保持乐观、独立自主,这才是baby的正确成长之道。
专业碰撞的火花 朱一铭
在新国大苏研院的一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有课余时间看一些论文来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也有机会认识其他专业的小伙伴,不仅扩展了很多新的技能,也给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加了很多新的idea。不过这一年收获最大的,是做了与自己喜欢的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在这段时间看了大量相关的论文,为现在的学习积累了很多知识储备。说起来研究院入学第一个月的沉浸式英语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后续的课业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大提高了我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和效率。
最近,我看到一些把人工智能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的内容,还有机器学习等等,恰巧在研究院学习时,我与电机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同学一起学过一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面的课程。说到这里,再次强烈为新国大苏研院“打call”,可以认识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接触新国大丰富的学科和教育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开拓了视野。学弟学妹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多认识一些其他专业的小伙伴,多开阔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