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忱为帆,以实践为桨:智能制造舵手的成长之旅
用系统思维破解复杂挑战,是工业系统工程领域的核心追求,也是刘颖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始终坚守的专业信念。2021年,刘颖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或“研究院”)311培养项目,深入学习了工业系统工程领域的知识,并顺利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新国大”)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她已学成归国,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担任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数字化项目改善和Dark Factory等前沿项目。
求学之旅:多元视角下的专业蜕变
初入新国大苏研院课堂的刘颖,很快被案例教学中的数据流和决策树模型等专业内容所吸引。在运筹学与数据分析等专业课程中,她不仅系统掌握了Python等分析工具,更培养了运用数据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院全英文浸润式教学环境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英语水平,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跨文化协作的思维方式。”刘颖分享道。
在新国大就读期间,多元化的学术生态进一步拓展了她的认知维度。"我们的课堂就像一个小型联合国。"刘颖描述道。课堂中汇聚了来自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地的学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碰撞让她学会了从多维度审视问题。"在讨论供应链优化方案时,德国同学的严谨、印度同学的创新思维都给了我很大启发。"这种多元视角的培养,让她在后来的工业系统优化研究中能够更好地平衡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成归国:在“灯塔”之下探索工业未来
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刘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州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这个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院311培养项目期间对苏州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众多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谈及加入博世的初衷,她表示:"博世作为‘灯塔工厂’,是将AI、物联网等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典范。我希望在这个前沿平台上,把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力量。"此外,在工作之余,刘颖也多次回到研究院,为学弟学妹们分享求职经验和工作心得,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学以致用的专业信念。
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往往布满荆棘。在参与AGV机器人项目时,刘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首次挑战。仿真环境中完美的技术方案,在实际落地时却面临生产工艺特殊性带来的各种调整需求。"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优先级,"她回忆道,"生产部门关注效率,物流部门看重周转率,IT部门则更在意系统稳定性。"面对这些多维度的需求,她创新性地构建了"需求矩阵",通过量化分析找到最优平衡点。经过多次现场测试和数据收集,最终让优化后的AGV系统实现了各部门都满意的运行效果。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实践本质。"真正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只追求理论完美,而是要在现实约束中找到最优解。”她感慨道。
未来展望:在数字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从311培养项目课堂里埋首Python代码的求知者,到博世"灯塔工厂"中运筹帷幄的数字化舵手,刘颖用热爱与行动诠释着工业系统工程的知行合一。面对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希望可以在人与技术、理想与现实的交融中探索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未来。